关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的提案

2014-02-28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医务所构成,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基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卫生人才构成不合理,不能满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卫生人才年龄段过于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金字塔梯度;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省、市级医疗机构高度集中。相比之下,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以及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严重偏低。

2.人力资源不足,引进、稳定人才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一人多岗现象屡见不鲜;基层卫生人员的医学知识老化问题严重,有些村级卫生人员对现代医学知识不了解;引进人才渠道比较单一,目前基本上还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入,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晋升难等问题难以引进,即使引进后也存在难以稳定、人才流失等现象。

3.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人才较困难。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尤其是村卫生室,部分人员从毕业分配到单位工作多年,没有经过任何在职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等继续教育,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培训经费和人员配置不足。

4.空编、无编和经费不足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多数基层医疗单位均存在空编、无编和经费不足等现象。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实行医药配送、药品零差价,加上财政拨款不够,造成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待遇差、收入低,医疗设备购买困难,工作需要难以保障。

建议:

一、建立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员制度,开展免费继续医学教育。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疗专业的医学生,多渠道、多层面进一步吸引高考生和优质生源参与免费定向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培养,从源头解决基层卫生机构人才不足问题;医学院校针对基层医疗单位设置专业,如全科医师等,对基层单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改革现有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实行基层卫生人员定期逐级培训制度。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领头人培养。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中高级人才缺乏、业务水平低、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对基层具有较高学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给予一定工资收入等待遇,以促进人员参与培养的积极性。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领头人培养目标,加强管理与考核,从而带动基层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层医疗机构新招进人员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等培训后,水平提高,往往导致人才外流,使得原有医疗机构人才问题雪上加霜。建议医学学生就业前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后就业,或者按照比例从接受培训的单位中派出一定数额人员对口帮扶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充实医疗队伍,提高医疗水平。培训过程中,注重提高参训人员待遇,减少基层医疗单位支出,切实增强参训人员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四、调整基层医疗人员编制标准,提高工资待遇。把乡村医疗归入编制范围内,增加基层卫生事业人员编制数量,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编困难。可参照教育系统乡村教师的做法,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每年按一定数目把非在编人员转为在编人员。设置一定转编条件,如技术考核、积分等,以提高基层人员提高学历和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实行绩效考核,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基层医疗单位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将单位缴纳的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责任编辑: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