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代表倪建春纪念李公朴、闻一多殉难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70年前,这里曾举行李公朴先生的悼念大会,闻一多先生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后,践行了他所说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最终和李公朴先生一样,血洒昆明。70年沧桑砥砺,伟大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殉难70周年,耳边仍回响着他们的豪言壮语,内心仍感受到他们的生命虽然逝去,但英魂永昭!他们的印迹虽然磨灭,但业绩长存!
我是来自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的盟员。李公朴先生是民盟的骄傲,更是他的家乡常州人民的楷模。我崇尚李公朴先生,崇尚他的民族气节,敬仰他的爱国情操,钦佩他的坚定信念。在李公朴家乡以他的名字创建“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意义不同凡响,而作为民盟李公朴支部盟员更应有光荣、责任、使命和担当。
2014年10到11月间,我带着“中国民主同盟常州李公朴支部”的旗帜,跟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平万里行”使团,奔赴二战欧洲战场。每到一处纪念地,特别是英雄墓和纪念碑前,我都要展示这面旗帜,让中国抗战英雄和欧洲反法西斯英雄的英灵相会,让公朴先生梦想的可爱之中华在世界上享受无比荣耀!以此宣传扩大中国民主同盟的影响。
“和平万里行”让我亲身感悟到欧洲国家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他们对英雄人物的热情颂扬与真诚推崇,使他们最终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锤炼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煅造了今日强大而优雅的欧罗巴。同样,我们的国家有着无数李公朴、闻一多式的英雄,他们理当成为我们崇尚的楷模。2015年,我们擎着民盟李公朴支部的大旗,踏上了追寻之旅。一路循着公朴先生的足迹,聆听公朴先生的故事,重温公朴先生的荣光,寻觅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将公朴精神入心化行。
在武进——李公朴先生祖籍之地,我们在李公朴塑像前庄严宣誓:“我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是公朴先生的战友,爱国民主是我的追求,同心奉献是我的责任……追寻公朴足迹,继承公朴遗志,弘扬公朴精神,立志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那一刻,我们仿佛走进和公朴先生并肩战斗的年代,他的钢铁般意志触动、感染着我们;他的伟大献身精神鼓舞激励着我们。
在淮安——李公朴先生出生之地,尽管他的故居被历次拆迁湮灭几近,我们只能从当地民盟同志的介绍中找寻些许痕迹,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在这里度过的人生最初13年,给少年公朴性格注入了倔强与叛逆、正直与刚强,乃至其后显示的极强的斗争性。100年前公朴先生走出淮安,开启了他天下为公的人生之旅;100年后我们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追寻着少年公朴那颗崇尚自由的心、那缕桀骜不驯的魂。
在上海——李公朴走上民主救国道路的起始之地,我们站在龙华烈士陵园李公朴墓前,凝视着他的长须照片,那温和而自信的神情给予我们无穷力量。我们深情地祷告:“我们是您家乡的战友,您是民盟李公朴支部的灵魂,您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追随先贤足迹勉力前行。”墓前祭拜,接受灵魂洗礼,对于我们而言,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在临汾——李公朴抗战期间工作和战斗之地,我们了解他在抗战宣传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感人义举,为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英勇抗战的壮举自豪和骄傲。
在延安——李公朴留下红色足迹之地,我们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和旧址、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领略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难困苦中运筹幄幄,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悟到李公朴等爱国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情感。
在昆明——李公朴最后战斗及殉难之地,我们伫立在北门书屋、李公朴殉难处、李公朴衣冠冢,感悟着他对公义与真理的执着追求,为民主与和平的不懈奋斗。
追寻之旅且行且看且思,我们寻找到答案: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李公朴、闻一多以及民盟先烈们不惜抛家舍业,流血牺牲,尽瘁于救国与进步文化事业?李公朴告诉我们:“没有主义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民盟先烈们视死如归的时候,支撑他们的是信仰的力量,这种崇高的信仰镌刻在他们的生命里,经过百炼终成精钢!这种信仰化作了一种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锻造了一个民族,成长了一个国家。
习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给人精神的渴望,信仰托起多彩的人生,信仰激活生命的源泉;信仰是点亮心灵的灯盏,信仰是支撑前进的动力,信仰是国家走向强盛的魂魄。而作为民盟人,因为有信仰,我们的人生将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坚实的力量。
民盟先烈们在多年的民主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紧跟中共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独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把个人事业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把短暂的一生交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生命何足贵,妻子何足恋,刀锯何足畏”,这是何等的大丈夫气概!
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的一生,因爱国而崇高,因奋斗而充实,因勇敢而可敬,因公正而磊落,他们用坚定的足迹,树立起不朽的人生丰碑。与先贤一样,作为民盟人我们同样拥有一腔拳拳爱国之心,一份不变的饱满热情,我们要铭记先辈伟业,继承与中共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毕生致力于实现中华复兴之梦。
责任编辑:姜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