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jpg)
张福成,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山东省汶上县人。1997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3年6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会主委。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张福成牢记教育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勇于担当、砥砺奋进的作风,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策划建立了华北理工大学 “绿色智能矿业冶金化工”“呼吸系统健康与疾病防治”“医疗材料、医康器械、医养建筑、医学大数据”等多个特色新兴交叉学科群。全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主动唱响“钢铁三部曲”,创立全国首家钢铁碳中和学院、创新冶金工程省“双一流”学科、筹建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开启了华北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踔厉奋发,砥砺攻坚,着力攻克“卡脖子”问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巨人计划”首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聚焦钢铁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技术协同创新,破解了钢铁冶金技术中的难题。发明了难焊高锰钢的焊接技术,攻克了我国高速铁路全线无缝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了难锻高锰钢的锻造技术,改变了高锰钢辙叉一直采用铸造工艺制造的百年历史,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了难热处理贝氏体钢的快速相变技术,解决了大尺寸贝氏体钢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难题,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2018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成果纳入国家和行业标准6项。现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第七、八届副主任委员。
凝聚共识,建言献策,画好团结奋斗“同心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民盟河北省委会主委,他坚持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和民盟中央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他带队先后到承德、廊坊、张家口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形成“关于河北省数据要素市场化现状及建议”“关于让特色小镇建设支撑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等调研报告,紧紧围绕河北省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建言资政,为推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曾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杰出盟员”称号。作为全国政协民盟界委员,他不断提高参政履职能力,力争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提交的《关于完善立法,加强监督,规范我国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的提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关于减轻小学生“家长作业”的建议》得到全国政协研究室高度重视并报送中共中央。作为全国政协首批读书群“两山”理论读书群的群主,获得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