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同盟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委员风采

张澍:精医术德行天下,济苍生誉满杏林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日期:2023-03-03


张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原主任、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心内科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以“心”为本,妙手回春

心脏跳动的意义是供血以维持生命,但是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扰乱了心脏正常的节律严重危害广大人群健康。张澍以“心”为本,呵护人群健康,尤其擅长心律失常的临床和介入治疗。在我国率先开展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疗法,并注重临床实践和疑难病例的处理,建立起一支国内最大和国际著名的心律失常研究和医疗团队。此外,张澍还积极推动了冷冻球囊消融、无导线起搏器、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左室多部位起搏、全皮下ICD、激光鞘电极拔除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左束支起搏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不足,是重大的学术及技术创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也是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心脏性猝死发病快,治疗存活率极低。张澍主要研究方向是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对心脏性猝死(SCD)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心内科、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伯明翰医学中心心内科从事博士后工作,回国后继续进行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心脏性猝死相关性研究经验。

张澍牵头研究调查了我国SCD 的发病情况,首次指出我国的SCD 发病率和SCD 基数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猪心肌电回馈特性预测心室颤动发生的实验研究”“犬心肌梗死后 T 波电交替预测猝死的机制及迷走神经刺激干预研究”等基础研究,探讨了恶性心律的发病机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综合防治的研究”“基于社区的全天候心律失常监测网络及心脏性猝死救治体系”,为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及防治工作作出贡献。

立足于国内猝死防治严重不足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防治心脏性猝死,张澍在国际上首次创新性的提出“心脏性猝死的1.5 级预防”的概念。Improve SCA研究入组了来自中国和印度,同时包括东南亚、台湾、韩国、中欧和东欧、拉丁美洲、中东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显示接受ICD植入的1.5级预防患者相较未植入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49%。该研究结果弥补了亚太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往缺乏的大型ICD研究数据,将对亚太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对进一步加强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促进和合理应用ICD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达济天下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普通医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只能惠及有限的患者,但是学术团队则可以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张澍积极致力于医学教育工作,先后培养医学人才数十人,多名学生获评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称号。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2016)。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医学考试心血管病医师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教程”“实用心律失常学”等心律失常学专著,主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分册》《内科学第8版》等国家重点教材。

张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积极参加学术组织活动。围绕房颤和猝死等学科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结合中国国情发布适合国人的临床指南。为了规范心律失常诊治,促进心律失常诊治水平的整体提高,张澍牵头制定了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监测、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等多部指南。组织了“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京津冀心律失常联合论坛”“HRS@China”“中国国际心脏起搏会议” 学术活动,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办我国第一份国际性英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rt Rhythm。

张澍作为主要牵头人成立了亚太心律学会,在国内成功举办盛会,并担任了第三届学会主席。2015年,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在北京召开,加速了中国心律失常事业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了中国医师的国际影响力。张澍于2017年荣获美国心律学会主席杰出贡献奖。

三、以“民”为本,服务基层

作为三届民盟中央委员,张澍积极参加民盟中央各项活动。2013年起,张澍担任民盟中央成立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这是一份光荣的责任。在担任主任十年期间,张澍致力于扶贫工作和健康科普。参与全国政协三下乡活动、民盟中央社会服务扶贫项目,倡导“共筑中国心:预防心脏性猝死患者援助项目”“中国植入性器械移除救助公益项目”等公益活动,扫除人民群众健康路上的“绊脚石”。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途径,普及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和保健能力,勇做人民健康的“守护人”。先后组织盟内外医生和相关协会专家团体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帮扶和义诊义教活动。曾去甘肃白银费老的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贵州毕节中央统战部的扶贫试验点, 延安老区年轻一代向往的地方,河北广宗民盟对口帮扶县开展名医大讲堂义诊义教,技术帮扶, 人员培训, 捐赠医疗产品和器材, 扩大了民盟的影响,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也对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2021年在庆祝民盟成立80周年之际,张澍被授予杰出盟员称号。

在参加中央统战部和民盟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张澍印象最深的和深感任务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百姓。记得第一次是在2013年有民盟北京市委和云南省委组织的一个去云南腾冲参加扶贫义诊的一项活动。看到的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风光,但也看到了那里的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落后,无形中提升想去帮助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活动中,为云南腾冲县医院进行查房会诊指导。这一个差不多30个人的病房里有5个病人因为心血管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处于危险的状态。而实际的情况是腾冲距离昆明差不多600公里, 但当时的条件开车需要10多个小时,大多数都靠飞机来往。显然这些交通条件都不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而当地的医生不能够给患者做有效的治疗,而且那些治疗使用的器械对于病人来说也属于昂贵的。因此,张澍做了几件事情。一是给腾冲县医院的医生进行一次上课和培训。二是向医疗器械公司申请一个慈善的帮助,捐赠心脏起搏器等用于病人的免费治疗。三是安排昆明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前前往腾冲给患者做免费的手术,也为腾冲县医院的医生做带教。四是启动云南县级医疗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培训项目。通过这项活动不但腾冲的病人得到了救治,这个项目也在云南的其他地区启动。类似的活动,后来也在贵州的毕节、陕西的延安先后举办。

作为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从2003年开始担任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届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社会建设、卫生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尽己所能,建言献策。期间提出提案近100份,曾获得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和全国政协两项重点提案,两项提案用于界别提案,参加全国政协三下乡活动和多次调研考察,应邀参加双周座谈会三次。2021年应邀担任全国政协读书活动第2期导读。2022年全国政协人才工作会议专题发言。

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去“从政”,他会说:“参政议政也是我事业的一部分。国家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大的平台,我有责任和义务做些事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呼吁“我国急需建立和完善心脏急救和体外除颤安全网络!”。在提案中,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调研建设公共场所心脏性猝死急救网络的可行性,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和体外心脏除颤器等知识的普及工作,在公共场所安装体外心脏除颤器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提案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建议举措得以推行,如加快了国内企业生产心脏急救装置的批准程序,地方单位开始重视和组织更多的心脏急救培训等等。

在近20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过程中,多次现场聆听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特别是2021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汪洋主席陪同下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后来在阜外医院和相关部门做了多次的传达和宣讲。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参政议政,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2023年,张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既是对张澍个人工作和参政议政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重任。他表示,将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作一个称职的人民代表,作一名合格的民盟盟员,为国敬业,为民谋利。

责任编辑:石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