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ng)
刘学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刘学俊始终坚守着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是从杰出的小号演奏家“跨界”到资深策划人、导演的集大成者,他曾见证一个艺术团的辉煌历史,亲历众多名家大家的星光闪耀,这让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真诚。他在业界独树一帜,不断地用艺术实践印证自己的创作理念;他注重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始终坚持打造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他恪尽职守,履行民盟盟员职责,积极献言献策,从不懈怠;他通过艺术佳作,为国内及海外受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体验,以此实现满腔热忱的家国情怀,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润物无声的文化输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一、满腔热忱的家国情怀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刘学俊心怀家国,坚持将自己的艺术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去。2012年,刘学俊策划导演交响歌会《大河向东流》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他确立了以黄河流域民歌元素为基础,以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现代的手法诠释黄河两岸血脉情感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观众与业内人士的肯定,反响极为强烈。此后,作为对《大河向东流》的艺术拓展,他再次策划了大型民族管弦乐《大河九曲》,以黄河流域九个省的人文地貌,历史底蕴、艺术特征为主线,用民族管弦乐的时代语汇为黄河精神做了新的注解。2022年10月,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圆满成功,为党的二十大献礼。刘学俊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对博大精深黄河文化的艺术阐释,圆了自己心中的家国梦。
2019年国庆70周年,刘学俊带领艺术团提前布局、积极筹划,以“普天同庆,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国庆节期间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进行了多场演出,获得了各界人士和各地观众的广泛赞誉,10月2日北海公园演出当天,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来到演出现场给予了高度评价;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刘学俊以宣传党史为工作重点,策划推出了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崛起》,用艺术语言讲述建党百年光辉历程。2021年6月,作为主创在全国政协礼堂指导策划一台“大道同行 美美与共”——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文艺演出,本场演出在政治高度和艺术品质上完美融合,为广大盟员献上了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精湛的优秀文艺节目。得到民盟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各有关方面的一致好评。
2022年,刘学俊汇聚业内顶尖创作力量,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导演郎昆,作曲家印青、舒楠、音响师何飙等著名艺术家组成核心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献礼党的二十大重点演出----《阔步新时代》殷秀梅和她的朋友们大型音乐会。中国广播艺术团著名歌唱家殷秀梅领衔演唱多首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并邀请阎维文、戴玉强、薛皓垠、张英席、毋攀、王泽南、马佳、于海洋等国内知名歌唱家和艺术家共同演出,生动诠释了时代赞歌和中华民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阔步迈进新时代的豪迈气势。整场演出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现场高潮迭起、氛围热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二、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年来,刘学俊始终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历时五年策划打造的原创音乐作品《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自2021年推出后多次上演,音乐会用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现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顺时而动”的中国哲学思想,以西方管弦乐团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为色彩,呈现出“创新、融合、多元”的时代特点,是在新时代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央视、学习强国以及孔子学院都进行了录制和传播,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他主导创作的民族歌剧《莫高窟》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敦煌壁画为题材,首次采用民族管弦乐与西洋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业内引起轰动。
这些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早在2012年,时任广播艺术团创研室主任的刘学俊就尝试打造一系列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并逐步形成了独到的创作理念。他策划并担任总导演打造《国乐盛典》演出品牌在北京历代帝王庙多次上演,中国民乐的细腻典雅、大气磅礴与皇家庙宇的神圣庄严、肃穆深沉相互交融,这种创新赋予了古代建筑别样的灵性与韵味;他策划的《北京民族交响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固定的文化品牌,音乐会连续4年于新年前夕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拥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
三、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优质平台
近年来,刘学俊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注重提升国家级文艺院团的艺术品质,加强原创作品和艺术人才的扶植力度,用广阔视角打造优质的平台,让全国优秀的艺术家汇聚在这个平台上,有效推动了新时代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承和创新发展。
在他的主导下,从2020年开始,艺术团连续三年打造了艺术季系列演出活动,使其成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新载体、新品牌。三年累计演出了相声剧《风吹水面层层浪》、《正月里正月正》、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崛起》、《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我叫方清平》单口相声专场、《一路欢歌 与您同行》相声小品新作品、《阔步新时代》殷秀梅和她的朋友们大型音乐会、大型民族管弦乐《大河九曲》、以及青年歌唱演员马佳独唱音乐会,青年相声演员金菲、陈曦相声专场晚会等近20台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质、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并产生广泛影响力,为当前国家艺术院团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刘学俊充分利用中国广播艺术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单位的优势,从2019年开始连续四年打造非遗相声大会,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社会高度赞誉。非遗相声大会打造了全国曲艺工作者学习交流的新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声名家,以传统经典和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进一步传播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
四、积极履职 建言献策
多年来,刘学俊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盟务工作。在北京市两会代表民盟北京市委作题为《引领长城运河文化公园建设 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中心》的大会发言,建议加快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冬奥为契机加强国家文化传播。牵头承担2021、2022年度民盟北京市委重点课题;多次担任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文艺演出、民盟北京市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基层组织建设总结表彰大会”等庆祝活动的总策划和总导演。历年来提出了《打造新年民族交响音乐会》、《关于政府在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中适当低价售票》、《关于提升北京市公交系统智慧化的建议》等提案,参与了北京市政协《档案》的拍摄、民盟“12.9”专场文艺演出策划研讨会,多次为盟员开办音乐专题讲座。
五、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海外观众输出中国文化
从2009年起,刘学俊负责策划、导演我国重要的外宣项目——海外春晚《五洲同春》《魅力中国》,他以国际性、现代性、艺术性的眼光和艺术手段,重新包装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五洲同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海外影响深远,西方主流媒体高度赞誉其是“展示中华文化的橱窗”,让西方主流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中国》则呈现了数千年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多元化的灿烂民族色彩,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获得了西方主流观众的高度赞誉,西方主流媒体对《魅力中国》的评价是:代表中国民族音乐最高水平!在刘学俊的一手打造下,该项目十多年来在北美地区形成了品牌效应,培养了很多海外的中国音乐粉丝。他倡导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与好莱坞著名作曲家合作,为传播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六、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多年来,刘学俊深入基层,扎根生活,策划导演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公益演出项目,他意识到,基层百姓在物质脱贫的同时,更渴望文化脱贫,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因此一定要以文化精品回馈基层群众,满足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渴望。2014年,为响应中宣部发出的在全国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刘学俊策划了中国广播艺术团“美丽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系列演出活动,艺术团在西安大唐西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八一敬老院、延安七大会址成功地举办了五场大型慰问演出活动。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9年12月,刘学俊策划并带队参加了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柳州三江县、延边和龙市和汪清县的演出,冒着风雪把精彩的演出送到当地群众身边。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媒体在显要位置进行了详细报道。2021年初,他带队来到大兴区北臧村镇,与当地村民共度新年。2021年3月,他带领文艺小分队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赤溪村举办惠民演出,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高水准文艺节目,充分感受文化惠民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