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学习体会

 

  

1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连日来,民盟陕西省委组织机关干部集中收看十八大开幕式及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召开主委会、常委会、机关干部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学习讨论十八大会议精神,随着学习讨论的深入开展,感触、体会越来越多,下面仅就十八大报告提到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方面的提法谈几点体会。

一、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自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朵奇葩,经济总量发展达到世界第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国内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成本要素价格快速攀升、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任重道远。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加大,我们受到来自国际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清楚的知道尽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中国人均GDP只位居世界第90位左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听到了执政党的执政自信,没有自信,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没有自信,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自信,彰显了作为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自信。执政能力的自信既是对党自身的负责,更是对全国人民负责。相信随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走出世界文明史上一条独特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定能逐步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和概括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比两份报告的提法,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十八大报告提法更加精炼,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文化等观念正在发生巨变,公民道德素质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过去我们的道德建立在“熟人道德”的基础上,而今通过旅游、互联网等更加广泛的方式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与原有的伦理道德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加之,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从过去的极端重精神追求到现在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等等。这些均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倡导主流价值观,支配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十八大报告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及时、明确。

三、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16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7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五位一体”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引人关注,令人振奋。近年来,由于受扭曲的政绩观所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的发展中,一些项目、工程的建设仅考虑GDP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干部有政绩和面子,很少或完全不考虑环境承载,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甚至让群众付出了健康代价。这次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充分考虑人民不仅要富裕健康的生活、稳定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令人鼓舞。

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得民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取得的全面进步无不证明十八大的这一关于教育定位的论断。报告提出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普遍战略,如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崛起,德国、美国、日本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振兴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腾飞的关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的这些提法非常具体,充分考虑到在社会转型期,广大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现实情况,令人感动。

五、努力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中共十八大对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本人作为民盟陕西省委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团结带领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建设,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搞好政治交接,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盟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把各级盟组织建设成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上述所谈,仅为个人的一点初浅体会,今后还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结合工作实际和陕西省情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任务,为我们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围绕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参政党的职能,发挥盟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类专家人才的作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分量、高水平的参政建议,为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好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化解矛盾,为实现中共陕西省委确定的“三强一富一美”目标作出努力。(民盟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 程建国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