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群言堂
创新机制,上新台阶——民盟广东省委会在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8-05-05
参政议政工作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盟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民盟广东省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盟中央精神,注意把参政议政与民盟的自身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参政议政工作提高了班子的政治素质,履行了参政党职责,锻炼了民盟的队伍,培养了民盟的干部,加强了后备干部的培养,树立了民盟的良好形象。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民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提交给2008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大会发言1篇,书面发言3篇,提案16份。其中有些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两会期间,广东各大传媒纷纷报道。盟省委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和对策》的提案被广东省政协十届3次主席会议定为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关于广东珠江口区域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民盟广东省委在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大会发言中提出“珠三角被淘汰的企业和污染型企业,不能简单地转移到其它地方继续污染,山区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针对已初露端倪的生态环境遭污染破坏的严峻形势,建议政府要完善现有的产业转移布局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言引起强烈的反响,《南方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给予了详细报道,引起了参加“两会”的委员、代表的关注。《关于改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的建议》、《关于改革我省高考科目设置的建议》、《关于尽快制定广东城市标识系统标准并成立广东城市标识系统办公室的建议》、《关于“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出口贸易质量及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与预防机制”的建议》等提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报刊及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都作了相关的专题报道、采访,在社会上引起共鸣。
在省政协大会的即席发言中,盟省委做了充分的动员准备,余庆安、吴以环等盟员积极争取即席发言,关注民生,观点明确,表现突出。进一步树立了中国民主同盟关注民生的政党形象。
地方组织参政议政亮点多 07年度,全省地级以上市委员会在当地“两会”期间共提出政协提案211件,大会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20多篇。和省委会一样,地方组织的参政议政工作不仅有数量,更重要的是有质量。例如:广州盟市委在提案《发展好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城中村”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建议被广州市政府新出台的政策文件采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于加快“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实施,进一步推动广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被承办单位确定为重点办理提案。深圳盟市委承担了中共深圳市委委托深圳市政协进行的重大调研课题“海洋产业发展问题”中关于海洋产业发展综合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形成了《关于深圳海洋产业发展综合战略的研究》报告,成为深圳市制定海洋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盟组织坚持开展“一人一议”和“一支部一议”活动。
以海洋会议为契机,拓展参政议政新领域 广东海岸线很长,我们抓住民盟中央关注海洋发展的机会,主动申办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研讨会。全国各地海洋专家云集广东,为我们提供了集全盟以及盟外人士智慧的好机会,从中发现新课题,开拓新思路。办了一次海洋会议,收获了多项成果,形成了广东盟省委《关于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粤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的大会书面发言;为民盟中央提交相关信息;为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开发海洋生物高值制品及其绿色技术的建议”、为省委统战部开展的“我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提交论文“省院共建南方海洋创新基地”等多项参政议政成果。其中一些课题继续作为2008年盟省委的调研重点课题等。
二、 几点体会
全省各级盟组织和盟员已经形成共识,搞好参政议政工作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体现。我们体会到要在新形势下搞好参政议政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创新机制是关键;发挥机关纽带桥梁作用是保证。
1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
换届后,新一届盟省委会领导班子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参政议政工作要尽力而为,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参政能力。由于新形势对参政议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盟省委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激励盟员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效性。使得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相辅相成。
一年来,盟省委领导非常重视参政议政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班、学习班,讲座等提高盟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水平,提高青年盟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盟省委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加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举行的各种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座谈会和调研考察活动。为了能更好地反应社情民意,体现民盟的集体智慧和水平,我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每次高层协商会之前,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收集盟内专家意见建议,有效的提高发言的针对性、可行性。同时,也注意将有关精神及时地贯彻到民盟的工作中。07年底,温思美主委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之邀陪同前往清远阳山、连南等地考察粤北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回来后,温主委立即根据中共省委的发展思路及时对盟省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做出布署,关注我省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的理念。
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每位主副委分别分管专工委会工作。常委和委员担任各个专工委会主任副主任。通过调整专委会职能、扩大专委会规模,为更多的中青年盟员提供参政议政学习锻炼的平台和机会。
2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是关键
我们感到要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选好课题,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参政议政工作,完善制度和相关机制十分重要。为了扎实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盟省委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四个机制:调研课题立项预审机制;述职机制(专委会向全委员会述职)课题反馈机制;项目激励机制。 以前提交给省政协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总是到年底时经过在主、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实践中,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每年是在提交发言提案时把关,为了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会将一些经过不少人力物力形成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撤下来,既是一种浪费,也容易产生矛盾,甚至打击盟员参政议政热情。更不利于发挥主、常委会的领导作用。调研课题立项预审机制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将把关时间提前到开始调研之初,在年初就召开各个专委会主任会议,主委亲自动员,机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题目,专委会全体会议讨论初定题目,写出立项申请书,内容包括:项目目的意义和调研范围,预期结果,执笔人以及所需经费等。再交给主、常委会审定。集思广益,不靠拍脑袋选课题,有效的提高了选题准确性。通过主、常委会议对各个专委会的调研课题数量进行调控。如今年各个专委会调研积极性很高,有的甚至报5个课题。我们规定每个专委会只能重点做一个课题。压数量,保质量。最终以能够通过主、常委会审定并提交政协大会和获奖等来评价和享受激励机制。要求各个专委会在每年全委会上向全体省委委员述职,汇报上年度本专委会开展参政议政情况,既促使省委委员关心各个专委会情况,也促进专委会间的竞争。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告一段落时,我们及时的将盟员参加参政议政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给盟员所在单位,肯定盟员的成绩,感谢单位的支持,使盟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能有效调动工作热情。还在其单位树立了民盟的好形象,这一反馈机制收到预期成效。调研经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保障。换届以来,盟省委加大了对参政议政工作经费的投入和调研的力度。激励机制的建立虽然不是调动盟员积极参加参政议政的主要手段,但是,可以收到较好辅助效果。我们今年改革了做法,提高了主要执笔人的补贴额度,调研课题被采用后,我们分别按大会发言、书面发言和提案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我们计划条件允许时还将做增加调整。
换届后,根据新形势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了专委会的设置内涵,扩大了专委会的规模,加强和充实了专委会力量。在保持上届7个专委会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文化委员会”充实为“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将原来没有参政议政任务的“青年委员会”改变为有参政议政任务的工作委员会。专委会的人数也有原来的200多人扩充到300多人。拓宽了盟员参与的平台。08年一月,青工委的调研课题:关于“缓解医患关系优化医疗环境” 的发言与提案,被广东多家媒体报道。通过实际锻炼,使得青年盟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热情提高。还吸引了一批政治素质好、高学历、高职称青年要求入盟。青工委正逐步成为盟省委参政议政的骨干力量。此外,把“法制委员会”扩充为“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拓宽了该委员会的工作内涵。
2007年以来,广东省政协对大会发言进行了改革,鼓励委员在全体政协委员大会上举手即席发言,面对这个新形式,盟省委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07和08年两次大会有多位盟员委员作即席发言表现突出,赢得了会场上热烈的掌声。
依靠创新机制,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从出主意、想办法,发展到关注国计民生,积极探索组织议政监督作用发挥的层面上来,建言献策更有深度。今年初,盟省委响应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开展“我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的活动,各级盟组织和全省盟员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共形成献策论文30多篇。其中,“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重在制度建设”、“构建新形势下的新粤澳关系” 以及“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级梯度与区域统筹发展的策略建议”等3篇文章被选为大会发言,显示出了民盟的智力优势。
3、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发挥机关纽带桥梁作用是保证
由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基本上是“业余闹革命”,党派机关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注意发挥机关各个只能部门的作用是我们挖掘参政议政潜力的首先着眼点。07年换届以来。我们把原来只由参政议政工作处负责联系各个专门委员会拓展为机关除办公室以外其他四个处(参政议政工作处,组织处、宣传处和社会服务处)按其处室工作特点分别联系相应的专工委会,注意将所联系的专委会与该处室的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各部门(除办公室外)都有联系一个以上相对应的专委会,如:宣传处负责联系“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委员会”(盟省委的统战理论与盟史研究小组设在这个处),社会服务处联系“科技委员会”(该处因为经常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平时就需要和科技界的盟员经常联系),组织处联系“青年工作委员会”。参政处则负责联系其余的5个委员会,包括“教育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妇女委员会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各处参政议政工作最后归口参政处。这样调整后,更好的发挥了机关干部的作用,培养了机关干部关心参政议政工作的责任与热情,也在各个处之间形成了竞争机制,更有利于机关干部轮岗制度的实施。实行了一年,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2008年民盟省委会被定为省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的提案《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就是由社会服务处联系的“科技委员会”提交的。各专委会都配备了机关专职干部负责联络。
此外,搞好参政议政工作,收集和及时反应社情民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通过收集社情民意,能够发现调研课题,通过反应社情民意,体现民盟关注民生的政党职责。我们把做好信息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及时向盟中央、省政协等报送信息,反映情况,为各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了加强收集信息以及社情民意的水平与能力,我们每年都召开全省参政议政信息网络成员会议,传达盟中央对参政议政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邀请中共省委、省政府信息报送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来进行培训和交流。07年,邀请有关专家为各级组织的信息员作“如何做好参政议政信息工作”的专题报告,并交流各地方组织开展信息工作的先进经验。促进了地方组织对信息工作的重视,部分地方组织的信息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盟省委机关也实行了机关干部“信息工作123制度”。去年盟省委共上报信息60多条,在全国省级组织报送信息排名比2006年前移。信息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有4篇被全国政协和有关部门采用,其中温思美主委所撰写的关于棉花生产的信息被全国政协作为重点建议报送中共中央。盟省委在2008年省人大、政协会议前召开了参加省“两会”盟员座谈会,收集大量建议意见,并及时将一些基层盟员提的建议转成为政协委员提案。利用2008年新年期间召开的对口联系部门和特约“四员”聘请单位领导座谈会,获得不少参政议政课题信息,并争取到有关单位对民盟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形成了参政议政的合力。
李竟先(2008年3月31日,温州)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创新机制,上新台阶——民盟广东省委会在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8-05-05
参政议政工作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盟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民盟广东省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盟中央精神,注意把参政议政与民盟的自身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参政议政工作提高了班子的政治素质,履行了参政党职责,锻炼了民盟的队伍,培养了民盟的干部,加强了后备干部的培养,树立了民盟的良好形象。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民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提交给2008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大会发言1篇,书面发言3篇,提案16份。其中有些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两会期间,广东各大传媒纷纷报道。盟省委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和对策》的提案被广东省政协十届3次主席会议定为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关于广东珠江口区域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民盟广东省委在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大会发言中提出“珠三角被淘汰的企业和污染型企业,不能简单地转移到其它地方继续污染,山区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针对已初露端倪的生态环境遭污染破坏的严峻形势,建议政府要完善现有的产业转移布局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言引起强烈的反响,《南方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给予了详细报道,引起了参加“两会”的委员、代表的关注。《关于改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的建议》、《关于改革我省高考科目设置的建议》、《关于尽快制定广东城市标识系统标准并成立广东城市标识系统办公室的建议》、《关于“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出口贸易质量及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与预防机制”的建议》等提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报刊及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都作了相关的专题报道、采访,在社会上引起共鸣。
在省政协大会的即席发言中,盟省委做了充分的动员准备,余庆安、吴以环等盟员积极争取即席发言,关注民生,观点明确,表现突出。进一步树立了中国民主同盟关注民生的政党形象。
地方组织参政议政亮点多 07年度,全省地级以上市委员会在当地“两会”期间共提出政协提案211件,大会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20多篇。和省委会一样,地方组织的参政议政工作不仅有数量,更重要的是有质量。例如:广州盟市委在提案《发展好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城中村”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建议被广州市政府新出台的政策文件采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于加快“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实施,进一步推动广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被承办单位确定为重点办理提案。深圳盟市委承担了中共深圳市委委托深圳市政协进行的重大调研课题“海洋产业发展问题”中关于海洋产业发展综合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形成了《关于深圳海洋产业发展综合战略的研究》报告,成为深圳市制定海洋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盟组织坚持开展“一人一议”和“一支部一议”活动。
以海洋会议为契机,拓展参政议政新领域 广东海岸线很长,我们抓住民盟中央关注海洋发展的机会,主动申办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研讨会。全国各地海洋专家云集广东,为我们提供了集全盟以及盟外人士智慧的好机会,从中发现新课题,开拓新思路。办了一次海洋会议,收获了多项成果,形成了广东盟省委《关于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粤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的大会书面发言;为民盟中央提交相关信息;为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开发海洋生物高值制品及其绿色技术的建议”、为省委统战部开展的“我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提交论文“省院共建南方海洋创新基地”等多项参政议政成果。其中一些课题继续作为2008年盟省委的调研重点课题等。
二、 几点体会
全省各级盟组织和盟员已经形成共识,搞好参政议政工作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体现。我们体会到要在新形势下搞好参政议政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创新机制是关键;发挥机关纽带桥梁作用是保证。
1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
换届后,新一届盟省委会领导班子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参政议政工作要尽力而为,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参政能力。由于新形势对参政议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盟省委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激励盟员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效性。使得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相辅相成。
一年来,盟省委领导非常重视参政议政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班、学习班,讲座等提高盟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水平,提高青年盟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盟省委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加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举行的各种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座谈会和调研考察活动。为了能更好地反应社情民意,体现民盟的集体智慧和水平,我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每次高层协商会之前,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收集盟内专家意见建议,有效的提高发言的针对性、可行性。同时,也注意将有关精神及时地贯彻到民盟的工作中。07年底,温思美主委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之邀陪同前往清远阳山、连南等地考察粤北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回来后,温主委立即根据中共省委的发展思路及时对盟省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做出布署,关注我省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的理念。
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每位主副委分别分管专工委会工作。常委和委员担任各个专工委会主任副主任。通过调整专委会职能、扩大专委会规模,为更多的中青年盟员提供参政议政学习锻炼的平台和机会。
2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是关键
我们感到要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选好课题,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参政议政工作,完善制度和相关机制十分重要。为了扎实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盟省委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四个机制:调研课题立项预审机制;述职机制(专委会向全委员会述职)课题反馈机制;项目激励机制。 以前提交给省政协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总是到年底时经过在主、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实践中,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每年是在提交发言提案时把关,为了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会将一些经过不少人力物力形成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撤下来,既是一种浪费,也容易产生矛盾,甚至打击盟员参政议政热情。更不利于发挥主、常委会的领导作用。调研课题立项预审机制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将把关时间提前到开始调研之初,在年初就召开各个专委会主任会议,主委亲自动员,机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题目,专委会全体会议讨论初定题目,写出立项申请书,内容包括:项目目的意义和调研范围,预期结果,执笔人以及所需经费等。再交给主、常委会审定。集思广益,不靠拍脑袋选课题,有效的提高了选题准确性。通过主、常委会议对各个专委会的调研课题数量进行调控。如今年各个专委会调研积极性很高,有的甚至报5个课题。我们规定每个专委会只能重点做一个课题。压数量,保质量。最终以能够通过主、常委会审定并提交政协大会和获奖等来评价和享受激励机制。要求各个专委会在每年全委会上向全体省委委员述职,汇报上年度本专委会开展参政议政情况,既促使省委委员关心各个专委会情况,也促进专委会间的竞争。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告一段落时,我们及时的将盟员参加参政议政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给盟员所在单位,肯定盟员的成绩,感谢单位的支持,使盟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能有效调动工作热情。还在其单位树立了民盟的好形象,这一反馈机制收到预期成效。调研经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保障。换届以来,盟省委加大了对参政议政工作经费的投入和调研的力度。激励机制的建立虽然不是调动盟员积极参加参政议政的主要手段,但是,可以收到较好辅助效果。我们今年改革了做法,提高了主要执笔人的补贴额度,调研课题被采用后,我们分别按大会发言、书面发言和提案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我们计划条件允许时还将做增加调整。
换届后,根据新形势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了专委会的设置内涵,扩大了专委会的规模,加强和充实了专委会力量。在保持上届7个专委会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文化委员会”充实为“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将原来没有参政议政任务的“青年委员会”改变为有参政议政任务的工作委员会。专委会的人数也有原来的200多人扩充到300多人。拓宽了盟员参与的平台。08年一月,青工委的调研课题:关于“缓解医患关系优化医疗环境” 的发言与提案,被广东多家媒体报道。通过实际锻炼,使得青年盟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热情提高。还吸引了一批政治素质好、高学历、高职称青年要求入盟。青工委正逐步成为盟省委参政议政的骨干力量。此外,把“法制委员会”扩充为“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拓宽了该委员会的工作内涵。
2007年以来,广东省政协对大会发言进行了改革,鼓励委员在全体政协委员大会上举手即席发言,面对这个新形式,盟省委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07和08年两次大会有多位盟员委员作即席发言表现突出,赢得了会场上热烈的掌声。
依靠创新机制,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从出主意、想办法,发展到关注国计民生,积极探索组织议政监督作用发挥的层面上来,建言献策更有深度。今年初,盟省委响应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开展“我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的活动,各级盟组织和全省盟员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共形成献策论文30多篇。其中,“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重在制度建设”、“构建新形势下的新粤澳关系” 以及“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级梯度与区域统筹发展的策略建议”等3篇文章被选为大会发言,显示出了民盟的智力优势。
3、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发挥机关纽带桥梁作用是保证
由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基本上是“业余闹革命”,党派机关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注意发挥机关各个只能部门的作用是我们挖掘参政议政潜力的首先着眼点。07年换届以来。我们把原来只由参政议政工作处负责联系各个专门委员会拓展为机关除办公室以外其他四个处(参政议政工作处,组织处、宣传处和社会服务处)按其处室工作特点分别联系相应的专工委会,注意将所联系的专委会与该处室的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各部门(除办公室外)都有联系一个以上相对应的专委会,如:宣传处负责联系“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委员会”(盟省委的统战理论与盟史研究小组设在这个处),社会服务处联系“科技委员会”(该处因为经常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平时就需要和科技界的盟员经常联系),组织处联系“青年工作委员会”。参政处则负责联系其余的5个委员会,包括“教育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妇女委员会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各处参政议政工作最后归口参政处。这样调整后,更好的发挥了机关干部的作用,培养了机关干部关心参政议政工作的责任与热情,也在各个处之间形成了竞争机制,更有利于机关干部轮岗制度的实施。实行了一年,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2008年民盟省委会被定为省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的提案《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就是由社会服务处联系的“科技委员会”提交的。各专委会都配备了机关专职干部负责联络。
此外,搞好参政议政工作,收集和及时反应社情民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通过收集社情民意,能够发现调研课题,通过反应社情民意,体现民盟关注民生的政党职责。我们把做好信息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及时向盟中央、省政协等报送信息,反映情况,为各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了加强收集信息以及社情民意的水平与能力,我们每年都召开全省参政议政信息网络成员会议,传达盟中央对参政议政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邀请中共省委、省政府信息报送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来进行培训和交流。07年,邀请有关专家为各级组织的信息员作“如何做好参政议政信息工作”的专题报告,并交流各地方组织开展信息工作的先进经验。促进了地方组织对信息工作的重视,部分地方组织的信息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盟省委机关也实行了机关干部“信息工作123制度”。去年盟省委共上报信息60多条,在全国省级组织报送信息排名比2006年前移。信息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有4篇被全国政协和有关部门采用,其中温思美主委所撰写的关于棉花生产的信息被全国政协作为重点建议报送中共中央。盟省委在2008年省人大、政协会议前召开了参加省“两会”盟员座谈会,收集大量建议意见,并及时将一些基层盟员提的建议转成为政协委员提案。利用2008年新年期间召开的对口联系部门和特约“四员”聘请单位领导座谈会,获得不少参政议政课题信息,并争取到有关单位对民盟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形成了参政议政的合力。
李竟先(2008年3月31日,温州)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