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群言堂

聚焦问题解放思想 精准施策开放思路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6-11-29

这五年,州委、州政府顺应大势,把握规律,转变观念,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面推行“542”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四轮驱动”,深入开展“三年活动”,着力推动“六个发展”,我州经济增速、脱贫攻坚等多项综合性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很多州直部门和单位单项工作走进了全省“第一方阵”序列。现在,我州以大通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工业集中区成为工业调结构、促升级的主阵地,城乡面貌在新型城镇化的强势推进中发生历史性变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大幅增强、发展的支撑条件大幅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幅优化,已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攻坚的聚焦点和武陵山区开放开发的热土。短短几年,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令人振奋。红专书记、建群州长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与其他州领导齐心协力抓工作,做得实在、做得圆满、做得精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人心服口服,让人无比感动。州直部门尤其是县市区你争我赶,“白加黑”“5+2”,全力全速创新推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来势喜人。特别是州委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的目标提出,更加找准了既符合发展规律又切合湘西实际的发展方向,更加找准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既独树一帜又无限美好的风格形象定位。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湘西今非昔比,未来的湘西前景无限。当前,我州已进入发展“黄金期”,已处在高速“大道口”,再往前将进入“快车道”“超车道”,势头感召人,目标鼓舞人,措施激励人,但现实也急煞人。在思想上,有的部门和单位还习惯于经验主义和定式思维;有的遇事不是先干,而是先争,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中丧失良机。在工作上,有的不敢试,不敢闯,不主动出击,不主动创新,不主动作为,畏首畏尾,求稳怕乱,有些明明是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不敢突破,更不敢担当,在落实政策上老是抱着一些条条框框不放,“管死”的多,“放活”的少;收费的多,服务的少;旁观的多,帮忙的少;埋怨的多,分忧的少,他们不是服务,而是“把关”,“把关”说到底就是要收费、就是要好处。有的碰到棘手问题不是迎面主动去解决,而是推、而是躲,造成了一些本是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甚至有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变成了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上,有的不敢负债,担心还不起,存在无债一身轻的传统思想;有的不愿负债,存在无为而治的传统思想;有的不会负债,对金融政策不熟悉、不学习、不研究,惧怕麻烦。我们说“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观念,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面对我州发展大好形势,我们解放思想的胆子必须更大一点,必须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框框,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在此,我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要围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来解放思想,推动“更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湘西州的发展已经赶上了国家的好时候,但毕竟我们过来的底子太薄,基础太差,经济总量太小,贫困程度太深,现在要跟上国家和省的发展步伐,就必须要有跨越式发展的胸怀和思路。要跨越,除了创新,别无他途。一要大政策里找小路。就是要“借国家势,造自家田”。要树立“四从四找”意识,即从问题中找思路、从先进中找差距、从差距中找解决办法、从办法中找突破口,推动政策红利最大化,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胆地拓展政策的潜在空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政策更大突破,创造条件让上级政策与我州发展“水土相服”,不断释放政策最大效应。二要借鉴他人找近路。就是要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少走“弯路”。要立足我州“542”发展战略来找结合点,关键是要把别人的先进做法“嫁接”到我州发展实践中来,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我州发展更加快速、更加优质、更加饱满、更加全面。三要结合实际找大路。就是要打好“五张牌”。即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这块“天牌”、打好民族地区这块“特牌”、打好文化这块“大牌”、打好旅游这块“名牌”、打好生态这块“王牌”。要深度思考、深度研究这“五张牌”,制定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决胜精准脱贫攻坚,赢取加快发展更大成效。

二、要围绕招大商、引大资来解放思想,推动“更快”发展。 “无商不富、无外商不活、无大的外商投资不快”。当前,我州招商引资如火如荼,随着湘西交通瓶颈的破解,现在全国各地的战略合作伙伴看准了湘西的后发优势,所以湘西在招商引资方面要重新树立“招商选资”意识,一定要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好,真正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财团,招一批大项目、引一批大资金,这样我州的发展才会更快。一是做实项目落地。项目落地是检验思想是否解放的“试金石”。招商就是要追求项目落地,只有项目落地才能真正实现招商的价值。大商要有大政策,大项目要有大策略。既为大商,就会有大诉求,既为大项目,就难免会有大麻烦,我们既然要招他,要让项目落地,就必须坦诚面对诉求,敢于解决大麻烦。大项目落不了地,损失的是贫困地区自身长远持续发展。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实力增强、有利于老百姓增收脱贫致富、有利于财税收入增加、有利于就业水平提升、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兑现承诺,让项目及时落地。一方面,要树立“靓女先嫁”理念,舍得“亮宝”,把湘西最优势资源、最强势项目优先考虑、重点推荐、重点对接,敢于让优势企业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对特重特大项目要敢于让利,让小利得大利,让今天为明天,在超特大项目要采取超常规的支持政策,在收费上能否采取一律全免,免不了的给予财政贴补,实际上这就是最好的财源培植。二是做实优质服务。要树立“大商为大”理念,千方百计做好“亲商、重商、爱商、富商、安商、敬商”工作,不仅要抓好前期“先导服务”,还要抓好中期“全程服务”,更要抓好后期“跟踪服务”,大力推行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项目遇难即时性服务“四大服务”,特别是州直和县市有关部门要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主动对接,每月定期上门开展服务、每月就企业加快发展请企业开出“服务清单”,然后有关部门对照“服务清单”集中精力帮助企业解决自身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急事难事,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生产,全力全速发展生产,切实增强政府及部门的“解难解困”意识。三是做实土地供给。很多项目落不了地,就是土地配套到不了位。现在,关键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超常规的手段,把现有土地政策用活用足用好、用到极限、用到最大化,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充分经营好土地资源,充分储备好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特大项目用地需求。特别是要把好不容易争来的低丘缓坡土地政策用到极限,更加放大政策效应,能否参照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区”的做法,充分发挥湘西少数民族自治立法的优势,力争省到州建立省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或我州自身建立州级“试点区”,推动建设上山上坡,有效拓展建设发展空间, 不断提升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率,破解土地供需难题。总之,对大商、大项目我们要有大智慧、大眼光,要想方设法把名副其实的大财团、大企业、大老板留下来。

三、要围绕项目融资、企业提质来解放思想,推动“更大”发展。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没有滚涌鲜活的资金流,区域经济的发展很难持续。当前,从我州的政府负债比率、贷款总额、存贷比三个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对比来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急需迅速扭转。据统计,2015年底与周边贵州铜仁、重庆黔江、湖北恩施以及怀化、张家界相比,我州地方政府负债率最低,仅为57%,其它分别为黔江870%,恩施318%、怀化239%、张家界214%、铜仁187%。政府负债总额依次为黔江185亿、恩施183亿、怀化176亿、铜仁106亿、张家界67亿、湘西27亿,我州最少。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分别为怀化832亿、铜仁774亿、恩施721亿、黔江542亿、湘西424亿、张家界371亿,我州仅超过张家界。金融机构总的贷款占存款的比重分别为黔江72%、张家界69%、铜仁67%、恩施60.1%、怀化56%、湘西49%,我州最低。存贷比是一个比较直观而且能够说明较大问题的指标。我州存款总额863亿元,而贷款总额仅为424亿元,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另一方面本州的资金却大量外流,肥水流到了外人田。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必须突破固定思维,要千方百计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撬动资金。一要尽快组建综合性投融资公司。据了解,铜仁地区统筹武陵山区扶贫发展基金500个亿,市本级兜底担保,县区各负其责;黔东南州筹资还大些,达到了1000个亿。当前,我州仅有州交通(旅游)投资公司还不够。州政府要树立“负债经营”的理念,敢于负债,善于负债,借鸡生蛋,加大投融资建设力度。州直各有关经济部门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把全州国有资产按行业统一评估、统一打包、统一装进融资平台,组建综合性政府及部门投融资公司。尤其是州财政、发改、国资、住建、水利、国土、农委、扶贫等部门能不能像“交通投”建设那样,组建“财政投”“国土投”“建设投”“水利投”“农业投”“扶贫投”等等,统一全州行业规划、统一行业资金整合、统一行业整体投入、统一行业整体建设,统一行业整体融资,推行“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资本”的良性滚动发展模式,构建“贷得到、投得准、滚得动、还得起、收得回”的投融资体系,着力打造湘西投融资“航母”。二要对重大企业投资特事特办。对各类重大企业要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加优惠的土地、金融信贷、税费、财扶、奖励等政策,明码标价,即时兑现,比如过10亿的重大企业是什么政策,过30亿、过50亿的是什么政策,过100亿的又给予多少优惠、多少支持,做到一个企业、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切实加大奖补支持力度。三要更多地激活民间资本。要壮大培育本土优质企业,尤其是对有社会责任,对员工和企业有发展担当精神的本土优势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本土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出台相应奖补支持政策,引导“本土成长型”企业转型、升级、提质,推动尽快做大做优做强。在投资环境上,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的投资,抓好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推动产权保护的法制化,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让民企“敢投资”。在投资能力上,要用好用活BT、BOT、PPP等模式,提升民企转型能力,让民企“能投资”。在企业成本上,要在税费、社保、贷款等方面给予配套优惠政策倾斜,组合出拳降低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使民企“想投资”。

四、要围绕紧缺人才、特殊人才来解放思想,推动“更强”发展。21世纪最宝贵的就是人才,最为需要的也是人才,人才优势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优势。当前,我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比任何时期都紧迫、都更重要。我州要发展、要创新、要实现后发赶超关键靠人、关键靠人才。过来,我州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学历人才并不等于高水平、高能力,更不等于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现在实用人才、专业人才、拔尖人才、特殊人才州县市仍然紧缺,有些关键人才已经出现断层,必须下大力度弥补人才短板。一是政策要更优惠。对真正的人才不仅要送“厚礼”,还要给“舞台”。要建立健全配套激励措施,实行特岗特薪、特岗特位等特殊政策,要有更多的“干货”,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要积极搭建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让人才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上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要高度重视企业家人才,要从战略上培养一支企业家人才队伍,真正的企业家能有效整合科技、人才、生产、资本、资金、市场、营销等资源,是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发展资源。要建好企业家人才库,从制度、机制上予以保障,为企业家人才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提供肥沃土壤和优质环境,建议每两年评选一批“功勋企业家”,树标杆,做示范,强引领,让湘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燃烧”。二是机制要更灵活。要走出“高学历人才等于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的误区。我们既要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更要突出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对那些为湘西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给予更加灵活地招录机制,切实让人才引进、培养、储备、使用等配套运行,变原来政府统筹“招人”为企事业单位自主“招人”,对确实的实用人才、专业人才再由政府认定或给予奖补支持。特别是对紧缺人才、特殊人才、拔尖人才要敢于打破地域、行业、部门界限,敢于打破常规,降低招考招聘门槛,实行特事特办,不断有效地激发人才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方式要更有效。要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采取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进方式,做到内外并重,育留并重,充分发挥外来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为我州培养造就一批本地“土专家”。同时,要抓实人才服务,千方百计为人才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要给予重奖,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要围绕打造名副其实的湘西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来解放思想,推动“更优”发展。把湘西作为 “生态文化公园”来打造,这是州委及红专书记的大手笔、大战略,高瞻远瞩、意蕴深厚。湘西从偏僻到知名,从民俗到文化,从朴素到生态,从山区到公园,不只是字眼的变化,更不是文字的游戏,而是思想与思路的一次革命,是对湘西州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决策。但要把理想变为现实,我们必须开启一次自己的长征。既然是长征,我们就要懂得取舍,特别是要舍得放弃,以便坚定方向,轻装上路。一要下更大决心实施“全域规划”。建设湘西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核心在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四个全域”,而关键在做实“全域规划”。现在,规划标准低,执行规划更低,是我州面临的一大困惑,原定的规划老是改,城乡乱建乱拆,一拆一建造成极大重复浪费。要突破传统发展路径,把规划提高到“百年发展”意识上来,既要重视城镇规划,又要重视乡村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城乡交通的“全域畅通”,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全域均衡”,让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更科学、更精准、更完善、更前瞻、更长久、更高效。二要下更大决心保护恢复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青山绿水,是老天爷眷顾湘西的最大财富,是留给湘西子孙后代永远开发不完的“超级金矿”,也是湘西子孙后代的“金饭碗”。现在,州委实施的美丽湘西建设,推进全域生态文化旅游,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生态环境正在回归,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现在个别县市再不能以“透支生态”来抓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更不能自己砸了“金饭碗”。要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生态保护放到占全州GDP60%以上的强度来全方位规划发展,始终以绿色生态来培育我州经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我州加快发展“核心价值”所在。三要下更大决心减少治理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打造湘西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最大的“天敌”。实现“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宏大目标,就要有“经济重构、断臂再生”的勇气,我们在进行产业取舍时,既要看现实的GDP和财税贡献率,更要看未来环境的美化率和战略价值率。目前,凤凰呈长袖善舞之势,而个别矿山县市却陷捉襟见肘之难,在对比中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和准确的方向。从现在开始,与打造“生态文化公园” 战略有冲突、不协调的项目绝不能再上马,这必须成为共识和原则。特别是坚决杜绝一切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的产业,不要带血的GDP、污染的GDP,不断提升湘西生态品牌形象和对外吸引力。四要下更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我州最粗犷、最落后,与总体发展战略最不协调的产能,就是矿产业,特别是采矿与选矿业。它们的存在就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中矗立着一根不停排放着黑色浓烟的“大烟囱”,大煞风景。这样的“烟囱”不倒,“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就永远建不起来,也永远树立不起来。淘汰湘西整个采矿业势在必行,晚淘不如早淘,既有利于生态文化公园实打实的建设,又有利于整个湘西经济的安全健康生产。当前,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是淘汰采矿业最好的时机,要下大气力关停传统采矿和选矿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转型企业的专项补贴,州并出台奖补支持政策,大力引导鼓励和帮助支持这些传统采矿选矿企业向“生态型、健康型、科技型、绿色型、有机型”产业转型,向德农牧业学习,向严德忠董事长学习,真正让发展速度服从于发展质量,把湘西州建成一个名副其实是世界级生态文化大公园,建成“中国生态迪士尼”。   (民盟湘西州委主委  刘小刚)

 

责任编辑: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