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感悟费老的人生之旅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6-06-21
春天,一个睿智的老者迎着最灿烂的太阳向光明深处走去。95岁的费孝通老人走完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最佳结合的人生之旅,飘然仙去。
走了,走了,德高望重的费老真的就走了,留下了沉淀厚重的思想与精神。作为年轻的盟员,费老的千百万个崇拜者之一。当初加入民主党派,受他的思想影响;进入民盟后,参政议政,受他的精神影响。在岁月成长的过程中,我捧读费老的书,学习费老的为人处世,感悟到费老的一生是做人诚实,做事务实,做学问踏实。总之,向费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思前想后,总结归纳两个基本点:
第一、学习费老,如何做一名学者
费老的学者之路,发端于对国家、对民族深切的爱。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他,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对自己国家的羸弱贫困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悲愤。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助病弱。
但20岁时,他却从原来的学医转为学社会学,“我不再满足于仅仅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这个目标。”费老和当年的鲁迅、冰心等一样,逐渐意识到“人们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其实,社会的病痛更加深重。所以,决心不再学医为一个人一个人治病,而要学习社会科学去治疗社会的疾病”。由此,为治疗社会的疾病,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费老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到声名卓著的耄耋老人,他的步履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走一趟,写一篇”的工作和研究方式,造就他成为我国乃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走一趟,写一篇”的众多学术和研究成果,饱含他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的满腔热诚、智慧和心血。“行走”,是他整个学术生命的“呼吸”与“阳光”。
1998年冬,在深圳迎宾馆,费先生拿出新出版的《行行重行行》(续集),送给前去看望他的深圳市长。市长翻阅片刻,问:“费老,您书里的这些例子和数据都是从哪儿来的?”费老说:“都是我走到实地一点一点问出来的。我的老师遍天下啊。”可见,费老对学术的重视绝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纸上谈兵,他的学术论文常常来自于最基层的民情民意,来自于“行走”。
费老始终在学术上注重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他学以致用,志在富民。8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他说“志在富民”。他的学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学术,他还说:“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学术可以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食粮的。”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
在学术腐败的今天,我们要向费老学习,做学问踏实,严谨,不弄虚作假,不卖弄权术,不心浮气躁,坚决抵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为民造福,为社会奉献。
第二、学习费老,如何参政议政
费老1942年入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1987年后任民盟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在民盟工作67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把为国家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作为民盟的工作思路,并身体力行。他领导民盟积极探索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善于发挥民盟在智力上的优势。他勇于探索、积极开拓的精神,深入实际,认真实践的作风,以及不凡的学识与智慧、气度与魄力,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民盟成员。
费老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埋头治学,晚年进入国家权力的中枢,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效地实现领导工作与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的密切结合,通过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国是咨询”,将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费老回家乡做调研时,对家乡父母官说:“我想为家乡再做点事情,做一篇‘小’文章。中间的一竖是长江,左右两点是太湖和洪泽湖。‘小’文章是要以水兴苏(江苏)。我已经把太湖跑了一圈,有了一个点。打算再去洪泽湖,不能让‘小’字少一点,少一点就成‘卜’了,就前途未卜了。我这些年一直在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镇,都是‘小’。现在做水的文章,还是个‘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变小了。这次围着太湖转了一圈,就是当小学生,一路请教,知道了很多新知识。”
乃至高龄时,费老仍然时刻不忘群众,不忘学习,不忘写作。出外活动时,常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写有他准备做文章的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人之道,有人缘、涵养功夫、性格素质、抑制冲动、规矩与出格、为别人着想、调适自己的感情、感受别人的感受……另一类是:新城加旧城、运河新貌、生态循环、效应交织、垃圾处理、农民要有书读、现代化的负效应……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写文章,将人家做的事情,有意义的写下来,自己受益,别人也有所启发,最终实现双赢。
学习费老,从身边小事做起,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广泛调研,自我积累,勤于写作,最终纳言献策,为民造福,为国分忧。
费老走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国强民。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成了众多读书人的心灵典范。
费老走了,智者仁者爱者的思想和精神仍在传承,务实严谨高尚的灵魂仍在舞动。望着那个依稀矍铄的身影离去,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费老,一路走好!
王维婷
责任编辑:管理员
感悟费老的人生之旅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6-06-21
春天,一个睿智的老者迎着最灿烂的太阳向光明深处走去。95岁的费孝通老人走完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最佳结合的人生之旅,飘然仙去。 走了,走了,德高望重的费老真的就走了,留下了沉淀厚重的思想与精神。作为年轻的盟员,费老的千百万个崇拜者之一。当初加入民主党派,受他的思想影响;进入民盟后,参政议政,受他的精神影响。在岁月成长的过程中,我捧读费老的书,学习费老的为人处世,感悟到费老的一生是做人诚实,做事务实,做学问踏实。总之,向费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思前想后,总结归纳两个基本点: 第一、学习费老,如何做一名学者 费老的学者之路,发端于对国家、对民族深切的爱。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他,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对自己国家的羸弱贫困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悲愤。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助病弱。 但20岁时,他却从原来的学医转为学社会学,“我不再满足于仅仅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这个目标。”费老和当年的鲁迅、冰心等一样,逐渐意识到“人们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其实,社会的病痛更加深重。所以,决心不再学医为一个人一个人治病,而要学习社会科学去治疗社会的疾病”。由此,为治疗社会的疾病,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费老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到声名卓著的耄耋老人,他的步履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走一趟,写一篇”的工作和研究方式,造就他成为我国乃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走一趟,写一篇”的众多学术和研究成果,饱含他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奉献的满腔热诚、智慧和心血。“行走”,是他整个学术生命的“呼吸”与“阳光”。 1998年冬,在深圳迎宾馆,费先生拿出新出版的《行行重行行》(续集),送给前去看望他的深圳市长。市长翻阅片刻,问:“费老,您书里的这些例子和数据都是从哪儿来的?”费老说:“都是我走到实地一点一点问出来的。我的老师遍天下啊。”可见,费老对学术的重视绝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纸上谈兵,他的学术论文常常来自于最基层的民情民意,来自于“行走”。 费老始终在学术上注重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他学以致用,志在富民。8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他说“志在富民”。他的学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学术,他还说:“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学术可以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食粮的。”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 在学术腐败的今天,我们要向费老学习,做学问踏实,严谨,不弄虚作假,不卖弄权术,不心浮气躁,坚决抵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为民造福,为社会奉献。 第二、学习费老,如何参政议政 费老1942年入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1987年后任民盟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在民盟工作67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把为国家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作为民盟的工作思路,并身体力行。他领导民盟积极探索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善于发挥民盟在智力上的优势。他勇于探索、积极开拓的精神,深入实际,认真实践的作风,以及不凡的学识与智慧、气度与魄力,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民盟成员。 费老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埋头治学,晚年进入国家权力的中枢,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效地实现领导工作与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的密切结合,通过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国是咨询”,将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费老回家乡做调研时,对家乡父母官说:“我想为家乡再做点事情,做一篇‘小’文章。中间的一竖是长江,左右两点是太湖和洪泽湖。‘小’文章是要以水兴苏(江苏)。我已经把太湖跑了一圈,有了一个点。打算再去洪泽湖,不能让‘小’字少一点,少一点就成‘卜’了,就前途未卜了。我这些年一直在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镇,都是‘小’。现在做水的文章,还是个‘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变小了。这次围着太湖转了一圈,就是当小学生,一路请教,知道了很多新知识。” 乃至高龄时,费老仍然时刻不忘群众,不忘学习,不忘写作。出外活动时,常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写有他准备做文章的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人之道,有人缘、涵养功夫、性格素质、抑制冲动、规矩与出格、为别人着想、调适自己的感情、感受别人的感受……另一类是:新城加旧城、运河新貌、生态循环、效应交织、垃圾处理、农民要有书读、现代化的负效应……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写文章,将人家做的事情,有意义的写下来,自己受益,别人也有所启发,最终实现双赢。 学习费老,从身边小事做起,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广泛调研,自我积累,勤于写作,最终纳言献策,为民造福,为国分忧。 费老走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国强民。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成了众多读书人的心灵典范。 费老走了,智者仁者爱者的思想和精神仍在传承,务实严谨高尚的灵魂仍在舞动。望着那个依稀矍铄的身影离去,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费老,一路走好! 王维婷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