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重学·宽容·感恩——感悟《沈钧儒家书》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0-10-08

犹如阳光的力量,真挚的情感、朴素的文字最能温暖人、感动人。由嘉兴沈钧儒纪念馆编辑、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沈钧儒家书》,既是一位民盟领袖的情感史篇,也是一部仁者必读的至爱家书。该书汇集了沈钧儒两百多封写给妻子、儿女和其他亲人的家信,时间从1901年至建国后,跨度近60年,分“在陕西时(1901~1902)”、“赴日留学期间(1905~1908)”、“护法运动期间(1917~1920)”、“沈谦、沈诚留学德国期间(1920~1924)”、“大革命前后(1925~1936)”、“‘七君子’事件期间(1936~1937)”、“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解放战争至建国初期(1946~1957)”、“沈钧儒大事年表”等章节,共25万余字,真实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透露出作为一位民主爱国领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儿女情长,生动表现了他至仁至爱的品格风范。家书中体现出来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即使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那隽永的文笔,又让读者得到了难得的艺术享受和文化熏陶。可以说,该书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沈老一生走的是一条向往民主和平的爱国救国之路。但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是一位有着至仁至爱的人,是“爱的化身”。对于这部家书,有人评价:“是他心声的流露,人格的体现,处处渗透着一个爱字,读来感人至深。”也有人评价:“可以看出一个伟人作为普通人的另外一面,沈老对自己长辈非常孝顺,对他的夫人也有浪漫的一面,更有非常钟情的一面,他对子女的舐犊情深,他对志同道合的同志们的无私帮助,无不跃然纸上。”还有人评价:“沈钧儒是不朽的。他从至仁至爱的精神出发,没有什么个人的目的,成就很大。的确,读《沈钧儒家书》,就像面对一位仁慈、智慧的长者,谆谆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处世,简直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读后,除感动之外,还触摸到了家书里的三个“关键词”,那就是:重学、宽容、感恩。

重学。《沈钧儒家书》让我感悟到,我们要重视学习,学会读书。星云大师在《包容的智慧》一书中提到世人要“建设书香人生”。沈老的一生就是飘满书香的一生。他爱书如命,勤读书、好读书,哪怕身陷牢狱也不忘读书——“我下半日细看昨日买来三种报纸,看得极细,又看《天台小止观》半本”;“时局一时不易解决,我颇有一面将就做个议员,一面闭门读书之意”;“等饭开不出来,气得止好读书”;“《家庭新论》要十本,盼寄来”;“我腰痛完全好了,写字亦不敢多写,看书兴致大好。在外边的时候,白天事情太忙,往往到临睡,坐在被窝里看十几张,那里有现在这样舒服,一口气看八九十张不放手”;“汝谓在此殊感生活单调,我意必须物色好友及获得愿看且好看之书籍,极为重要”。他叮嘱妻儿、亲友要好学,并为之或操心或欣喜——“无论读书阅历,大家皆有进境,离别亦不冤枉”;“小菊(注:沈老长子沈谦)能写英文,要看书,我闻之喜欢”。同时,他对如何求学、如何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问求之不尽”;“只要学得好,无论何种,皆可产生人物”;“自来大学问家未必都出身于学校。终之一靠天资,一靠自己之奋勉”。

宽容。《沈钧儒家书》让我感悟到,我们要开阔心胸,学会宽容。沈老宽容对人,哪怕对待“下人”,也给人以宽容、尊重和尊严——“兄以为不拘老少巧笨,只要肯做事,说的起,即属可用,不可过于苛求,须要曲加体谅”;“待下人终不可涉于苛刻”。他极力主张凡事要“看得开”——“所以凡事终要看得透,看得开,提得起,放得下,方是有志气人,有作为人”;“如‘看得开’、‘对于各事、对于自己前途常常乐观’,亦为却除疾病增强体魄之要法”。

感恩。《沈钧儒家书》让我感悟到,我们要感激他人,学会感恩。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沈老总是记在心头,常怀感激之情——“我受岳父深恩,在苏州时不知用了岳父多少钱,从来没有回复过一次,从来没有半句话。其时适父亲多病,赖是以安,我至今想来为之感泣。……至于爱我之心,是报答不尽的”;“叔范我感激之至,有一口气在,必有以报”。

以上这简单的三个“关键词”,凝结在《沈钧儒家书》的字里行间,很值得我们去用心体会,努力践行。最后,我建议大家百忙之中都能抽空来读一下《沈钧儒家书》——因为,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    (民盟杭州市委 潘崇辉)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