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由特园谈及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价值取向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1-01-11

 在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潮中,民盟市委机关干部及时迈出了学习考察的步伐。鲜花盛开的五月里,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重庆。短短的4天时间,游历于巴渝的山水人文,参观了中国民主同盟的发祥地特园,亲临伟人邓小平的故里,仰视艺术瑰宝大足石刻,拜读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先烈的诗篇遗作,一地地,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让我们心潮起伏,震憾感悟。真可谓获得思想和文化的双向收益。

重庆之旅行色匆匆,转眼间又回到机关,我的内心却几度返回特园,仔细回味特园究竟承载了些什么,它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进而深思特园的历史与现今专职从事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我们之间的关系。

特园的历史清楚地向我们昭示,民盟自始就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在近70年的生存和成长中,形成了爱国忧民、追求真理的思想情怀,担当使命、恪尽责任的奋斗精神,克己奉公、淡薄名利的道德操守,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坚强意志。这一精神的血脉传承至今,影响我们在长期做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中,在既是党派专职干部又是公务员的身份角色中,逐步加深了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取向。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文化传承的价值取向

民盟作为参政党,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产物。民盟几代领袖人物和众多优秀盟员,经数十年政治风雨和社会变革,铸就了民盟特有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始终在社会传播,吸引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把加入民盟当作人生的重大选择。我所认知的民盟文化精神,是这样的三重境界,一、担当民族大义的责任意识。很早以前,民盟的先驱者多次明确声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这足以证明民盟的成立,不是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而是以民族兴衰为己任。二,代表进步文化的包容与自觉。原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在文化自觉论中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概括和展现了华夏文明既坚持自我,又包容欣赏他人,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兼收并蓄,礼尚尊重,和睦相处的博大胸怀。指明了全世界和谐共生的前景。三,探索科学,关注社会的入世情怀。民盟自始就拥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思想文化学者。在社会各领域影响广泛,倍受国人的推崇。如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著名化学家徐光宪,等等,都是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获得者。他们共同的特质是穷毕生之精力和智慧,始终如一地探索自然,追求科学,造福人类。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终身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使在挨批受压的逆境中也不放弃。是我国最早提出并从事世界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而著名作家梁晓声,则以文章担当社会道义,坚守文化的前沿,其思想和理想,较深地影响当代青年人。从他对民盟领袖张澜的研究及全新的诠释,我们更可见他不断地追寻着民盟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的对接点。

这些经过几代人不论世道如何变幻,不论自身处境是穷还是达,仍能爱国忧民,追求真理,恪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底蕴,是我们至今仍视为弥足珍贵的财富。在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认定和选择做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就此,我由民盟而推及其他民主党派,每个党派都有属于自己的领袖人物和历史文化,其正是我们所有党派机关干部共同的景仰及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津津乐道前辈的思想著述,道德文章,从字里行间汲取不尽的精神营养,目的是将党派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参政党的机关文化,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事业选择的价值取向

存在即选择,是说当社会越是走向开放先进,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为每个人提供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多,选择的空间和多样性也不断增大。的确,我们自身的经历已经验证了由被动地服从组织分配,到能够自主选择职业的社会进步。而在社会的千万种职业中,在人生的无数机遇中,在生命有限的长度中,我们为自己选择了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行列加入,身在一级党派组织的领导机关,与中国的政党政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参政议政,思想宣传,组织发展,社会服务等工作职能,我们倾注自己的精力、热情、智慧,把自己交付给了选择的党派组织,确实是出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拥护,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这种职业选择是理性的驱动,已经从因谋生必须寄身一个单位,仅为养家糊口的低端需要,上升为为之奋斗的事业和追求的理想。我们坚信这项事业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立志做特园前辈的后来人。我们对事业与理想的理解乃至忠诚,是与特园前辈一脉相承的。

现代公民的价值取向

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中,正逐渐步入现代公民社会。现代公民是有文化,有能力,有责任感,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现代公民社会的特征,是强调公民与国家之间权力利益与责任义务的对等。即每个人在享有各种权力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恪尽一定的公民义务。国家公务员是处于社会高端层面的公民群体,代表国家行使公务权力,理应成为现代公民的典范。民主党派机关是非政府机构,机关干部也不拥有政府的公权力,但党和国家把专门从事党派工作的干部也纳入公务员的范畴,足见对这支力量的重视和信任。我想,我们更应从现代公民的角度,加深理解这种纳入。

党派机关干部要努力向现代公民的标准靠拢。首先,要做《公务员法》的忠实执行者。必须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贯彻《公务员法》的精髓。深刻认识党派机关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强化责任意识,用公务员的职责约束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兼备德能勤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自己和社会之间,单位之间,具体工作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形成平等互利的共赢关系。其二,树立民主法治的意识,公平正义的信念,在机关事务中推进民主政治和有序参与,使机关的民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呼吁畅通干部诉求与意愿表达的渠道,敦促相关法规制度的落实,共同营造和谐稳定,进取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推动机关向着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目标跨进。其三,要自觉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不断深化和全面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及历史方位,调动思维的触角,全力感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审时度势,通过持之以恒的学养与修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民主党派机关干部,成为具有健全的心理,成熟的人格,尊重他人,怀有悲悯慈善之心的现代公民。我想,这就是特园前辈们的人文精华,由我们做现代版的诠释吧。

特园的参观考察已是过往,但留下的思索沉淀于心。相信民盟的历史文化,还会启迪我们挖掘出更多的思想产物。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