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走进党外干部“中央党校”——民盟黄山市委主委张俊杰谈在中央社院学习体会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2-07-03

编者按:本文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13期。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黄山市委主委张俊杰同志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7期民主学派干部进修政学习,期间担任进修班副班长并接受采访。

 

这是中央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第一个学期。

4号文件中规定,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叶小文认为此举是“破天荒的”。他说,4号文件出台,给社会主义学院定了“名分”。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1956年成立,当年由毛泽东命名、周恩来筹办,后经邓小平题写校名,江泽民定校风,被媒体称为党外干部的“中央党校”。

这所党外干部的“中央党校”究竟如何运作?党外干部在此又如何学习?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7期民主学派干部进修班学员、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黄山市委主委张俊杰同志。

加强多党合作的宣传

作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主体班,民主党进修班成员主体为各民主党派地市级组织主委为主,进修班的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战理论和考察学习。

在来到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之前,张俊杰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些疑惑。比如“解放初期,民主党派的成员在政府中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后来听了课就明白了,这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建国之初组织的是联合政府,当时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声望和水平较高,这一点不是今天的党外人士所能比的。另一方面,当时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领域,但对于知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则不同,而且当时中共高级将领还需要应对战争环境,完成过渡时期,就需要做出改变。”张俊杰说。

“我们在民主党派工作了这么多年,本身就是搞实践的,对盟务工作很熟悉。来到社院学习,为的是把自己零碎的感悟系统化。中国太大,千差万别,也从来不缺例证,我们更需要系统的理论和创新的思维。”张俊杰表示,“加强政党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系统性和思考性的学习很有必要。中国各民主党派现在定位为参政党,可谓任重道远。要加强宣传,让大家懂得参政党是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参政党平台。”

参政党要向执政党学习

2007年,民盟安徽黄山市委盟员方利山写了一份题为《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刻不容缓》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这一建议推动促成了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成立。

这件事给了张俊杰信心。在他看来,民主党派今天大有可为。民主党派的研究者自身具备专业研究能力,至少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发挥作用,写出有质量有分量的建议。

“老一辈民主党派主要是在高层进行政治协商,经过这么多年,今天人才大量向执政党集中,执政党的阅历眼光已经远远超过参政党。民主党派如果没有一点真知灼见,怎么说出自己的观点呢?所以科学决策对民主党派的成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俊杰说。

这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的一堂课,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正在台上授课。生动的案例,加上丰富的旁征博引,叶小文这堂主题为《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课,得到了学员们的一次次掌声。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