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流年逝水 精神永恒——缅怀公朴先生 秉承公朴精神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2-08-07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名盟员,我曾经迷茫过,常常问自己:在新时期,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如何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当我再一次翻看公朴先生的事迹,当我看到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天快亮了!”潸然泪下时不禁顿悟:公朴先生在走完他生命历程的60多年后,能够让人们时时记起、仰视、超越时空,至今依然在启迪和感召着我们的,是他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财富!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民盟盟员就是要向公朴先生学习,继承他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向公朴先生学习,学习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办社会民众教育,是为了启发民智,让社会底层大众特别是失业、失学的青年掌握生活技能,“避免受到饥饿和愚昧的威胁”。他的目光和思想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普通知识分子,而更多地关注于国计民生。历史的车轮将我们载到了21世纪,身为一位民盟盟员、一位人民教师,要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将教师当成是终身的事业而非仅仅一份职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我要向公朴先生学习,将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增长知识和才干、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

向公朴先生学习,学习他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抗战爆发后,公朴先生刚走出国民党的监狱,就奔赴烽火连天的华北战场,他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历时17个月,写出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抗战著作。作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知识分子,公朴先生始终相信民众,依靠民众,做动员民众的工作,并试图以自身的社会实践,求解中国抗战和建国两大前途问题,这在当时的大知识分子中是极为少见的。而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相一致的。如今,这三大优良作风更是值得我们民盟盟员借鉴,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唯有像公朴先生一样带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才能将追求真理之路走好,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向公朴先生学习,学习他向往光明、追求真理、为民主献身的精神。与同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公朴先生历经坎坷,直到他两次访问延安,会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得出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结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的道路,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所说的“在真理旗前倒下去,是大愿也”。60多年过去了,中国民主建设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继承公朴先生为民主献身的精神在今天应体现在切实做到参政为民,有所作为。民主党派的职能已经拓展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等,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为光荣。我要向公朴先生学习,保持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流年逝水,缅怀公朴先生;精神永存,指引奋斗方向。(作者为常州民盟钟楼区基层委员会五中支部盟员费婷)

责任编辑:沈珂